2022年考研中医大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大纲部分备考解析

点击数:777 | 发布时间:2025-07-24 | 来源:www.aikejishu.com

    总的来讲,中医综合各科目历年考试概要几乎没变化,也体现了大家中医的传承性。但今年《中医基础理论》有部分新增,《中医诊断学》没实质性变化,但不影响同学们的复习,重点仍集中在一些常考内容,基本上有规可循可循。

    那样《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具体如何学习,什么在考试大纲范围内,什么是重点。下面,是大家中公教育老师作出了一个专业的讲解和学习技巧和规划设计。

    1、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中医综合中同学们最早接触的一门课,内容较其他科目少,但并不是无关紧要。它是中医所有课程的一个基础,特别是与《中医诊断学》关系最为密切,譬如藏象与中诊的脏腑辨证,气血津液与中诊的气血津液辨证,外感六淫与中诊的六淫辨证,等等,都是为后面的课程做好基础,今年还新增了五行胜复、六腑、奇恒之腑、神等部分。所以学好中基是尤为重要的。

    大伙接触中基最早,总是不少同学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中基最简单,实则并非。特别是多选题,中基是最易丢分的,困难程度还是有些。不像中药记住了效果就基本可以拿到至少80%的分数,方剂记住了组成和功用就能拿到80%的分数。中基的难题在于不少同学不可以学到精,也就是并没理解深层次的常识,所以做题单选识记性的题正确率还可以,但到了多选题,总是丢分最多。中基同中诊、诊、中药、方剂学一样,在中医综合考试中占分39分。

    中医基础理论的出题特征,总是结合《皇帝内经》里的原文进行考查,考试知识点比较细,而这类原文在教程里是找不到的。所以学习过程中结合教程与自己总结历年考研考试试题中的内经原文,或者是使用中公教育的讲义,里面含有所有常考的原文。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包含九章的内容,但第六章体质从未出过考试试题,与第一章绪论、第七章的发病原理极少有考试试题。考试试题多集中在藏象、病机、阴阳五行学说、病因与发病、气血津液及防治原则章节中。

    学习技巧,识记+深入理解+反复。对于一些常识需要要背会,譬如脏腑的生理功能、经络内容、外感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征,与气血津液部分内容等;而阴阳、五行、病机、防治原则及一些要紧的经典原文需要做到深入理解,确保多选题的正确率。

    2、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基础和桥梁学科,与中基、方剂学、内科学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内科,对于内科考试试题中的辨证办法就是中诊里的要紧学习内容。在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入学考试中总共考查两个大多数的内容,一是诊法,二是辨证。诊法包含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包含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辨证是考查的重点。其中前四种辨证办法特别是脏腑辨证是重中之重。整体来讲,中医诊断学历年考试大纲变化不大,但考试大纲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依据历年考研考试试题,可以看出有的要点即使在考试大纲范围内但从未出过考试试题,譬如问诊中问男子状况,及按诊的部分内容等等。下面是近4年考研考试试题《中医诊断学》各章节考试试题数目分布:

    绪论 望诊 舌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八纲辨证 病因辨证 气血津液辩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2021 4 2 4 3 2 1 1 5 1 2020 6 1 3 3 1 2 5 2 2019 1 2 1 3 1 2 1 2 8 1 20187122211612017514211261

    中医诊断学要点比较杂,特别是四诊的内容,考试试题总是考主证和主病与临床意义,譬如但头汗出见于什么病证,燥咳嗽由什么致使等等。出题的要点也是很细,记忆比较困难。所以对于四诊的学习要擅长借助表格或者进行要点的梳理,做到一个纲领性记忆和细小要点的对比记忆的结合。譬如咳嗽来讲,整理成如下的表格,一清二楚区域分记忆。

    特征

    临床意义

    咳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风寒袭肺,肺失宣降咳声轻清低微久病耗肺气,失于宣降咳嗽声高响亮,痰稠色黄,不容易咯出多属热证,因热邪犯肺,灼伤肺津咳嗽痰多,易于咯出痰浊阻肺咳声清脆燥热

    而对于辨证部分的内容,总是考查每个证的临床表现和缘由,譬如肝血虚的临床表现包含什么,亡阳证的病因有什么等等。所以对于辨证常识的学习,要多与中基的常识结合,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要擅长总结,区别类似证的临床表现。譬如肝血虚与肝阴虚临床表现有什么区别。相同点都会致使视物模糊、头晕的症状。肝血虚没热象,常有月经问题、肢体麻木等表现;而肝阴虚有明显的潮热、颧红、目干涩等虚热症状,已经手足蠕动的表现。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